安徽省普通高校交通信息与安全重点实验室面向安徽省交通信息与安全建设发展需求,立足交通安全领域方向的应用研究发展前沿,根据重点实验室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结合重点实验室研究需求,特制定实验室申报指南。
一、交通信息与安全重点实验室简介
交通信息与安全重点实验室自2019年获安徽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实验室本着“新一代智能交通助力交通变革”理念,致力于交通信息与安全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实验室可使用面积1200m2,拥有智能驾驶综合试验与测试硬件在环平台、VR驾驶模拟平台、人体多导仪、眼球捕捉仪、泰克示波器、泰克逻辑分析仪等总价值为900万科研实验设备。可以开展“三道防线”工程理论深化研究与应用开发、智能交通控制技术研究、交通信息技术应用开发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实验室固定成员有40人,近三年发表论文75篇,其中高质量论文(SCI及EI期刊)15篇,发明专利9项,团队成员研究成果两次获国际权威期刊封面报道。
二、资助方向
资助以下研究内容,但不局限于此,按每年实验室具体情况调整,如果课题符合交通信息与安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要求,也可以另行提出申请:
1.基于人因工程的道路交通事故防治研究
2.辅助驾驶的决策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
3.辅助驾驶安全人因工程研究
4.辅助驾驶操作规范标准化研究(辅助驾驶考试)
5.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化、标准化研究
6.基于移动互联的交通信息与安全技术服务的研究
7.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城乡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交通新基建、交通管控技术、新能源车辆充放电技术等研究
8.低空运载设备操控适应性及技术应用研究
三、申请要求
开放课题申请人应是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正式全职科研人员,原则上为副教授职称或博士学位,且具有一定的研究经历和研究基础。
四、成果管理
1.开放课题的成果要求:
1)重点课题(至少满足2项要求):
(1)公开发表SCI期刊论文不少于1篇(影响因子1.5以上的不少于1篇);
(2)公开发表EI(JA)期刊论文不少于2篇;或公开发表SCI期刊论文不少于1篇;
(3)获得授权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
2)一般课题(至少满足2项要求):
(1)公开发表EI(JA)期刊及以上期刊不少于1篇;
(2)在三类期刊及以上(学报及以上)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
(3)获得授权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
以上研究成果为安徽省普通高校交通信息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和申请者所在单位共享,校内人员申请一般课题成果要求按照安徽三联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2.研究成果为论文形式时,成果实验室成员合作形式发表,作者第一单位为安徽三联学院,且注明:安徽省普通高校交通信息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课题(编号)(Open project supported by Anhu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Traffic Information and Safety (No. ))。
3.对于申请专利或进行技术转让的研究成果,应署“安徽三联学院”为该项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
五、经费管理
课题资助数量及金额:重点课题2项,每项6万元;一般课题4项,每项3万元。
六、其他说明
1.研究期限:重点课题为2-3年,一般课题为1-2年。(2026年1月开始)。
2.材料报送:请各申请人于2026年11月24日前,将以下申请材料报送至安徽高等学校交通信息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电子材料:《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交通信息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见附件3)及《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交通信息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汇总表》(见附件2)发送至邮箱:zhjt@slu.edu.cn。
先电子版审核再寄送纸质版,需修改、统一装订方式、申请书先电子版预审,再邮寄纸质版。
纸质材料:开放课题申请书用A4纸双面打印,一式三份,邮寄至安徽省交通信息与安全重点实验室,邮寄地址如下:安徽省合肥市经济开发区合安路47号F楼教学楼F502办公室,邮编:230601。联系方式:0551-63839386,收件人:高心仪
联系人:高心仪、薛培友 联系方式:0551-63839386 0551-63836280
附件1:安徽省普通高校交通信息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2026年度开放课题申报指南.doc
附件2:2026年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交通信息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报简况表.xls
附件3:2026年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交通信息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doc
